中文含義無條件讓位英文慣例?
據該域名的注冊者李先生介紹,CMZ.COM域名是他于1999年1月注冊,用于建個人網站用。當時只是覺得CMZ三個字母簡短易記,同時可代表多層漢語拼音含義。不料,7年后竟然收到來自西班牙的投訴,更沒想到這個自己正常使用了7年的域名,竟被一個聞所未聞的企業給奪走了。
而這家西班牙企業則聲稱,“CMZ”是其公司商標中3個單詞的首字母,其注冊了商標并享有廣泛的知名度,因此,它理應對CMZ.COM域名擁有正當權利。
中國注冊者合法注冊的COM域名不斷遭到外國公司打壓,已在國內互聯網業界引起強烈反響!鞍凑胀鈬俨脵C構的邏輯,難道中國人在注冊域名前還要把全世界所有商標都排查一遍?”一些互聯網網站的經營者紛紛表示不滿。對此,從事知識產權保護的專家解釋道,由于長期以來COM域名注冊遵循的是英文慣例,一旦COM域名遭遇糾紛,英文方的解釋更容易得到認可。從現有案例來看,在COM域名仲裁中,國外仲裁機構明顯偏向保護外國公司,輕視中國注冊者的權益。
語言障礙凸顯國內注冊者弱勢地位
除了在知識產權方面對國外企業過度保護給中國注冊者帶來的壁壘外,“語言問題也是國內注冊者將面對的門檻!敝R產權律師于國富認為,用英文進行答辯,對于國內注冊者來說絕對是一種障礙,無形中將國內注冊者置于弱勢地位。據他介紹,國內不少注冊者就是因為看不懂英文條款,不懂得如何使用英文應訴而直接導致敗訴,將屬于自己的域名拱手送人。
據有關資料表明,在近幾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國家仲裁法庭的涉華COM域名案件中,近九成左右的國內被投訴人未曾應訴,很多人在法律關和語言關面前放棄維護自己正當權益的機會,本該屬于自己的COM域名輕而易舉地被外國公司掠奪。據悉,幾年前深圳某公司因為自己的域名遭遇美國在線投訴,在收到投訴書后,僅組織人員翻譯英文就用了好幾天時間,并將仲裁誤以為是法庭判決,放棄應訴導致輸掉了仲裁。由此可見,發生COM域名爭議時國內注冊者的弱勢地位驟然凸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