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待Web2.0的態度不盡相同。有人認為這只是一時的風潮而已,還有的將它比喻成舊瓶裝新酒,也有一些人認為,Web2.0是公司與首席信息官(CIO)不可忽視的發展觀念。我支持第三種看法。
Web2.0是為了定義網絡技術、趨勢和原理中浮現出來的新核心概念而提出的一個廣義術語。它不僅給網絡的內容帶來了新氣象,還改變了網絡自身的運作方式。許多人認為,CIO應該了解這些新的應用和技術,并且盡快發揮其作用與優勢,從而大大改進內部業務流程,改善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和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時加強內部用戶之間的協作。很顯然,Web2.0已經走進企業:您的研發部門可能正在使用Wiki,或者營銷團隊正在體驗網絡日志(Blog)。如果輕視這些技術,這將會給CIO和企業帶來損失。
很多人堅持認為,Web2.0只是原有Web技術成熟后的延續,但我認為這是網絡技術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撇開我們的主觀偏見不談,事實是網站現在已經成為擁有鮮活數據的Web應用程序,其中用戶發揮了和作者一樣重要的作用。
現在是讓新的IT手段助力商業發展的最佳時機。Angel.com公司的產品和戰略部副總裁薩姆·阿帕西奧(Sam Aparicio)表示:“如果你的工作是讓企業的員工人盡其材,那么你必須關注消費者市場正在如何發展,并考慮如何抓住發展機遇給你的組織帶來利益!卑⑴廖鲓W表示,CIO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成為高瞻遠矚的風險承擔者。這樣做的潛在好處就是讓企業使用Web并從中受益。
奧萊利(O'Reilly)媒體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蒂姆·奧萊利(Tim O'Reilly)去年概括了Web2.0網站的幾項關鍵特征,其中包括:
● 融合用戶集體智慧的能力。用戶提供內容越多,那么Web2.0網站則會變得越受歡迎,并且越有價值。
● 通過全新的手段提供數據。和音樂DJ混音的工作一樣,Web2.0的數據常?梢酝ㄟ^網絡服務界面重新組合或者“混搭”(Mash-Ups)。
● 輕量級編程模式的出現使得所有人都能成為一名開發人員。
● 軟件不再有升級周期,所有軟件永久性地處于測試版本階段,不斷升級,不斷完善,同時Web作為平臺讓規范化過程更為迅速。
在這種模式下,程序開發人員無需墨守成規,不用再囿于嚴格的修改模式,只要適應持續的升級狀態。如果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根據需要協助程序員做一點貢獻,或者是接替程序員的工作,那么開發人員和編程人員的定義將會發生變化。
有很多理由可以用來說服企業采用新興Web技術,最令人信服的是:現在手持設備同步性和移動應用能力逐漸成為商業標準,但是由于在移動設備爆炸式發展時,企業錯過或者忽視了這種顛覆性技術,CIO們為了適應競爭只得倉促上陣。當然,現在新技術不再會從后門“溜進”企業,CIO如今可走在創新的前沿,按部就班,從前門引入新興的Web2.0技術。
CIO必須了解企業現有的資源、服務和數據,并考慮如何整合這些內容。系統可以通過簡易的編程語言和實時數據更新技術(如XML和RSS)相互連接。這些工作與購買和建設具體的信息系統關系不大,CIO最需要考慮的是當數據產生以后如何采用新的方式將內容呈現給商業用戶。
CIO可以借鑒許多Web2.0網站的創新手段,其中包括:雅虎公司(Yahoo,下稱雅虎)的網址標簽共享網站Del.icio.us、照片共享軟件(例如雅虎旗下的Flickr.com)、谷歌公司(Google,下稱谷歌)的Gmail網絡郵件服務(該服務使用戶享受到了和桌面客戶端郵件系統一樣便捷的服務),以及網絡社交服務(例如LinkedIn)。這些網站使用戶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愛的方式來獲取信息。
對于CIO來說,新興的Web2.0技術可以讓他有機會向其他人介紹軟件的技術意義和社會意義,并且讓他重新思考自己在企業組織中的作用和地位。
此處將討論三種最流行的Web2.0技術,Wiki、Blog和混搭式網站(Mash-Ups)。這些技術會引領更多的新興模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Wiki好在哪里?
Wiki來自夏威夷語“Wiki-wiki”,意為迅速快捷。Wiki最初提供了一種簡單的、可編輯的網頁,這樣每位訪問者可以同時扮演讀者和作者的雙重角色。之前的網絡內容均由網站所有者創建并發表,然后以只讀形式展示給其他人。然而,Wiki模糊了創建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間的界線,打破了舊模式。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維基百科(Wikipedia),這是一種用開源方式開發的百科式知識載體,任何人均可在其中添加內容。但是Wiki也有自己的商業應用程序。
思愛普軟件系統公司(SAP)營銷與客戶運營部主管杰夫·諾蘭(Jeff Nolan)最近負責管理一項網站界面設計工作。他的團隊和外部公司合作,采用了主機位于Socialtext公司的Wiki網站,借以定義、管理并且編檔保存項目。諾蘭的團隊還可以用Wiki網站來發布軟件需求、提交相關文件和問題、制訂會議日程、記錄會議要點、上傳相關文件,同時讓外部圖像設計公司查看這些內容并且給出回復。所有這些工作均在共享空間內完成。人們無需接收或者發送電子郵件,而且任何人無需使用公司儲存系統或者編程資源即可輕松查看Wiki,同時能夠清晰地了解某個項目當前的狀況。
另外一家以Wiki網站為核心溝通工具的公司是Angel.com(MicroStrategy公司的分公司)。Angel.com生產整合語音回復系統(IVR)和呼叫中心(Call Center)自動化軟件。公司的銷售團隊通過Wiki網站記載每日客戶數量,發布合作伙伴信息,并且閱讀產品管理和營銷部門發布的文件。然后他們通過Wiki網站發布意見書、營銷手冊、相互間的即時短信,以及供客戶查詢的源碼。和SAP一樣,公司的內部咨詢小組也通過Wiki來跟蹤項目,而且可以和部分客戶實現共享。例如,Wiki網站幫助公司克服了14個小時的時差,與一家 澳大利亞客戶之間進行了順利的協作。
QAD公司(下稱QAD)是一家制造型企業軟件供應商,Wiki為該公司的銷售團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銷售人員不僅希望系統能夠生成客戶提案,并把它們發布在網上,還希望能夠結合線下的文案工作。
首席技術官(CTO) 吉姆·柯克林(Jim Kirkley)選擇了Jot Spot軟件,該軟件能夠導入Word文檔,從而實現一種離線的提案創建模式。QAD的技術人員接著創建了一種工具,可以按照標題等級分割Word文件,然后將分割后的各部分貼至Wiki網站的不同頁面,這樣銷售人員可決定在什么頁面呈現什么內容。如果要與一名客戶共享部分或全部文件內容,QAD的銷售人員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向客戶發送Wiki鏈接。任何人提出的意見和問題都呈現于Wiki頁面,同時軟件會發送一份RSS或電子郵件給銷售人員,這樣他就可以在控制界面上看到提案和所有附帶的歷史信息以及建議。銷售人員可回答相關問題,并且在銷售文件中與客戶展開對話。
商業Blog
Blog開始出現時僅僅是網絡日志和個人發布信息的工具,但如今企業加入了Blog陣營,來體驗這些便捷靈活的系統,企業團隊成員可通過發布Blog文章來替代之前“抄送:整個部門”的電子郵件。使用RSS或ATOM的新聞閱讀器可以幫助客戶獲取這些更新信息。RSS和ATOM是眾多網站、Blog以及Wiki發布時所采用的兩種簡易文本格式。用戶訂閱這些信息源,然后通過普通的Web瀏覽器或者定制閱讀器軟件來接收更新的內容。微軟公司(Microsoft,下稱微軟)聲稱它的Windows Vista系統將支持RSS。與傳統電子郵件用戶相比,信息源訂閱者對他們所接收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例如,他們可以選擇不下載整篇文章,而只是閱讀標題和摘要。
Blog對SAP的諾蘭幫助很大。直到最近,SAP一直都是通過提供剪報來收集相關的新聞故事,然后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公司成員。
如今諾蘭通過Six Apart公司的MT Blog系統發送新聞內容給公司其他員工。SAP的Blog還是競爭性數據的主要來源,公司人員自發貢獻內容,包括他們的評論、標簽與數據等等,都圍繞著團隊工作的實際情況開展,形成溝通與對話,這比“供你參考”(FYI)的郵件交流要高效很多。而且,由于Blog文章是即時生成的,內容通常緊扣工作主題。諾蘭表示Blog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節省了多少錢,而是在于增強了競爭性新聞的深度”。
公司IT部門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安裝和維護公司Web主機上的Blog服務。很多Blog工具都是通過開放源代碼的方式開發的,所以程序代碼的維護可能是個潛在的問題。例如采用Six Apart軟件的公司必須以公司的需求為出發點,考慮到軟件需要進一步設計,以便在企業防火墻內部運行。在這樣的情況下,IT部門就要和軟件開發人員或是供應商聯系,立刻對軟件進行修改和升級。IT部門也可以選擇開發額外的插件,或者通過針對企業特點的Hook技術來保證企業內部數據流的安全。
和企業內部網協作平臺(比如SharePoint或者Notes)不同,Blog服務器需要占用的IT資源沒有那么多,但卻擁有同樣的功能。選擇輕量級平臺可以節省IT硬件資源,用以支持其他工作。同時還可以節省被淘汰軟件的技術支持成本和軟件使用許可費用。
重組與混搭
混搭型網站前途無限,它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網站內容混搭并且重組,從而創建出全新內容。例如,有些網站從Google Maps獲取地圖數據,然后再加上從不同來源獲得的其他相關信息,創建新的內容組合。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ChicagoCrime.org,它將Google地圖與當前犯罪數據相結合,提供一個可供瀏覽的芝加哥犯罪數據庫。Google通過應用編程接口(API)來公開和提供地圖數據,以便這些網站進行重組和再造。
Instant Information公司是一家向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協同軟件和服務的公司。公司的CTO約翰·瑪宏尼(John Mahoney)注意到他的客戶需要幫助其分析人員、研究人員和交易商更為有效地管理大量新到來的信息,敽昴岬膱F隊于是不再提供傳統的輻輳拓樸系統(Hub-Spoke)解決方案,而是開發了一種供用戶管理、組織和討論他們所接收數據的新產品——Touchpoint。用戶可使用該軟件為數據加上標簽、過濾信息、設置觸發器(Trigger)并且儲存數據,這樣他們可輕松地檢索或是共享信息。Touchpoint的用戶可以使用系統的內嵌功能來重新打包和重新發布數據,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向其外部客戶重新發布信息。
采用數據標簽是Touchpoint的關鍵所在,它也是Del.icio.us網站存在的前提。Del.icio.us是一個讓公共用戶儲存并且共享Web書簽的網站。一旦某項內容附上了適當標簽,其他人就可以輕松地找到它,用戶群體也可對其進行評論、收藏或者改進。
更重要的是,標簽數據可通過API與其他數據組合,很便捷地發布到內部或者外部的客戶系統。用戶無需知道他們使用的是API、混搭,還是編程手段。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按照他們所希望的方式來獲取Web內容的方式。
另一個對傳統IT工作可能產生影響的方面是,Web2.0用永久性Beta版的方式替換了傳統的軟件升級,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發展中得到提升。由此而來,Web2.0產生了很多倉卒上馬的項目案例,但是讓人驚奇的是,這些項目運轉平穩,而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由于Web2.0新工具,例如Asynchronous JavaScript 和 XML(Ajax)的出現,界面設計也正面臨著一場變革。學習這種Web2.0編碼方式意味著要熟悉廣泛采用的標準,包括CSS樣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文件目標模塊(Document Object Model)、JavaScript和XML。之前一旦瀏覽器發生變更或者升級,開發人員就需要學習更多內容,而現在依靠這些標準將有助于減少應用程序代碼的變更。
大多數變更只在服務器上進行,而用戶在添加功能出現后即可在瀏覽器上體驗。這是瀏覽器上Java Applets最初的目標,不過如今夢想已經成真并且開始投入使用。
使用Ajax工具進行開發的IT人員已經創造出Gmail、雅虎的Flickr照片共享網站,以及微軟的Live.com網站。這些看上去與其說是網站,倒不如說更像是桌面應用程序,網站的頁面更新迅速而無需長時間的載入等待。由于這些代碼中有許多是開放代碼,開發人員可免費使用這些新技術。事實上,Eclipse Foundation最近在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提供代碼的情況下已發布了大家均可使用的新版Ajax工具箱(Alpha版)。
對于開發對外應用程序的公司來說,Web2.0工具可減少對不同的瀏覽器配置的測試。按照這種方法編碼意味著應用程序開發團隊可選擇要定制和保留的代碼,以及需要購買或者通過開放源碼獲取的代碼。
網絡技術一直在推陳出新,更新換代。CIO的責任就是找出方法來改造他們,以獲取商業價值。